010-51659996

用友动态

YONYOU News

“中国式”商战的思考

  • 作者: 利诚伟业 市场部
  • 时间: 2014-06-05 14:11:51
  • 点击率: 192483

最近,看到了一则新闻:合肥市两大“农批市场”斗法。

2013年初,安徽省“861”计划、合肥市“1346”计划重点项目,号称“华东地区最大”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——“徽商大地”开业。在这之前,合肥已经有同类型的“华东第一”了,即“周谷堆”农批市场。为了争坐“头牌”,为了吸引商户入驻,从2013年3月份开始,这两家市场纷纷采取“中国式”的竞争手段——直接向商户发放“补贴”。你补贴200元,我就是400元,双方在40多天内密集投入了数千万的“火力”。当时,很多远在外地的菜贩都知道这边“人傻、钱多、速来”。  “价格战”的最高点停留在1200元(每吨菜补助),此时,终于有一方败下阵来。夏天本是旺季,但是其27万平的场地内,冷冷清清,只有10余家商户在苦撑。此项目的总投资高达20亿,“投资回收期”也因此遥遥无期。

之所以对这则新闻敏感,是因为这场战争的两个主角都是国企背景,一个隶属于“省国资委”,一个隶属于“市国资委”。我们做过“省国资委”的信息化项目,而商战中深陷困境的那方,其“上级集团公司”,我也曾经亲自去调研过。

从投资项目管理的角度来看,会有一个“悖论”——是项目决策问题?还是项目实施不行?

项目决策

项目的决策,往往已经就决定了项目的生死成败。即使实施过程中,项目的实施团队“鞠躬尽瘁”,但是由于先天的缺陷,到头来往往也只能是“死而后已”。

就拿这场商战来讲吧。在2013年的8月,“周谷堆”市场的新地址也要开张了,建筑面积96万平,总投资34亿,与“徽商大地”直线距离不到5公里。不到9个月的时间,两家经营模式雷同的超大型市场,在如此近距离的地方相继开业。很让人诧异。

那么他们的开工时间呢?“周谷堆”的开工时间是2010年的5月;“徽商大地”则是2010年11月,相差不到半年。

国企的重大投资项目都是受国资委监管的,经过“备案”才能进行的。那么在2010年的“年度项目投资计划”工作中,在对“新建项目备案”的过程中,为什么没能发现这些隐忧呢?一个“说得过去”的原因,就是“省国资委”与“市国资委”之间,有很多数据是“不共享”的,投资项目就是其中之一;而“省国资委”与“国务院国资委”在很多数据层面也是不共享的。

如果“国资委”或者“企业集团”自身,能够在“项目决策”阶段,就发现这两个项目的“风险”,及时调整项目的策略(地点、定位、商业模式……);或者干脆叫停某个项目。那么,如此尴尬的场面就不会发生。

如今,两个项目都已经相继建设完成,“20+34”多个亿的投资已经花出去了。双方已势成骑虎。

这也再次证明了那个著名的理论:随着项目的进展,时间越长,项目的“变更”的成本就越来越高;而项目干系人(决策机构、政府机关)的“影响力”则越来越小。

项目实施

有这么一句老话:播散“龙种”,收获“跳蚤”。表达的就是项目“实施”的无奈。

上述“商业混战”的新闻被中央媒体给捅了出来后,当地媒体还发文举例证明:项目决策是英明、正确的,只是某方进行了不正当竞争。

真正运作和实施这两个项目的都是国企“集团公司”下面的“二、三级公司”。作为真正的项目实施团队,对于如此近距离的“商业情报”早就应该知道,早就应该做好项目的策划与执行。

如果这两个项目,都能够在早期就做好“风险规划”与“风险应对”,及时调整商业模式,及时地进行“双赢”式的沟通和协商,而不是事到临头,才采取如此“自虐”地竞争。那么这两个项目也还是有成功的机会,实现共赢,达到项目的“初衷”。

建议畅想

这两个项目,是否与著名的“4万亿”和“地方债”有些关联呢? ——并不在本文的内容中。我们还来是讲讲国资委的投资项目管理工作吧。

目前,部分省市的国资委,还是将工作重点放在了项目的“年度投资计划”与“完成情况”上。对于新建项目的“决策”与“备案”,还待加强。

这项工作的现状,基本上还是“以人为本”,在综合性、全面性、“科学发展观”等方面上还有提升空间。要意识到,不仅仅是“单项目”管理,而是要进行“项目群”管理。要将投资项目管理与其他业务关联。

在信息化管理方面上,国资委更要加强。对于动辄上亿的投资项目,部分省市国资委的“信息化”普遍停留在EXCEL层面。大量极富有价值的“数据”分散着静静躺在各自经办人的电脑硬盘中。

目前,“投资”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头戏,但是这么多有用的信息,这么多珍贵的经验,都没有进行有效的“存储”和“分析”。很是可惜。

国资委层面应该首先是建立“数据仓库”。然后,可以在此之上建立一个有效的项目决策和立项系统,利用“数据挖掘”技术,验证和建立项目决策指标;同时,利用“大数据”的技术,来充实项目的决策过程。在项目的诞生之际,在进行经济“技术方案评价”的阶段,就确保项目的健康性。 当然,还是要动态监控项目的实施过程,及时进行“后评价”工作;以此不断充实数据仓库。